当前位置:主页 > 新闻资讯 >

新闻资讯

NEWS INFORMATION

【市场聚焦】宏观:关税协议将资产定价推回内因

时间:2025-06-17 16:02 点击次数:122

  日内瓦协议,关税加征幅度减至30%,额外24%延后90天视谈判结果而定。当前美国对中国货物加征幅度为基础关税+一阶段协议约定关税+今年30%。关税协议很难扭转脱钩大局,并且后续仍有美国要挟他国围堵中国的风险,2季度可能呈现抢出口,科技与品牌含量低的行业获得更多优惠变量。虽然关税边际递减,但一方面高额关税的客观存在,另一方面一旦外压降低形成普遍共识,财政政策加码的迫切性进一步降低。当资产定价回归内因后,财政发力节奏与幅度仍是决定境内资产定价方向的主轴。

  在讨论之前,很多人尚不确定,协议中到底把关税撤到多少?是当前中美之间普遍30%的关税,还是加征30%?首先笔者从对方的官方网站进行科普。

  查看具体关税,可以搜索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tc.gov官方网站,输入产品具体HS编码进行查询。例如HS编码6211.42.05是休闲外套,普遍关税为8.1%;澳大利亚、韩国等在第二列豁免;像朝鲜、白俄罗斯、古巴等制裁国家适用90%的超高关税。具体查询对中国的关税定价,需要搜索第一列8.1%后边“1/”注释中的9903.88.15,并查询note 20(r)的部分。

  精炼而言,从中国进口的上述产品,还将额外加征7.5%的关税。如果回溯,这产品可能归属在2019年签订的中美一阶段协议中,1200亿美元的商品关税加征从15%调降至7.5%的类目中。

  那么今年2月5日、3月5日、4月5日,以及后续与中国大幅加征的关税在哪里?答案在5月2日更新的HTS Revision 11版本中,如图最下方China Tariifs里边。

  然而针对中国的关税定价,11版只更新到3月6日,所以当前对美出口如果严格依照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上的披露,例如休闲外套这类产品,美国对中国征收8.1%+7.5%+20%,共计35.6%的关税。

  如果再加上4月5日宣布的34%,根据日内瓦协议撤销了4月8日与9日的加征,就可以理解为当前最终关税为8.1%(基本关税)+7.5%(一阶段贸易协议)+10%(2月5日)+10%(3月5日)+10%(4月5日),以及90天后可能再加的24%。所以货物对美国实际的出口关税,是在原有关税基础上,额外加征30%,最后24%延期90天根据谈判结果来定。总体上,2025年美国对中国关税加征可能为54%(30%+24%),此前一阶段贸易协定谈判既定的关税继承。当前美国对中国潜在的关税加征幅度,回归特朗普刚上任时,扬言对中国货物商品加征的60%。

  观察今年1-4月出口数据,中国进一步降低对美出口依赖,对东南亚出口进一步上升。对一带一路出口,及转口贸易比重上升。如果将当前中美关税减免加入考量,对于转口成本大于加征成本(极少豁免外,30%以上)的行业来讲,只要中美脱钩的趋势不急速扭转,行业会抢在90天内尽量对美清货,不会对后续24%及更长远的关税幅度抱有侥幸。对于转口成本小于加征成本的行业,强出口亦会加速。后续特朗普极有可能转变策略,向转口国家施压共同对中国加征关税。综上,2季度可能中国出口数据继续超预期,无论是否转口、甚至是否向美国出口,都会选择抢出口规避高度不确定的全球贸易风险。

  反过来拆解美国从中国的货物进口,SITC分类下,美国从中国主要进口权重依次为机械电器零件、小件杂项、纺织鞋靴、金属制品、化工品、家具建材等。2017年以来,小件杂项与化工品整体上升,纺织鞋靴、家具建材大幅下降,其余相对不变。这是由于一阶段的关税,对小件计价存在较大程度豁免,化工品产能在期间急速扩大,薄利多销对冲了关税的影响。而机械电子类产品,通过高科技的性价比优势,稳住了一定的出口份额。最后没有实现科技优势或品牌升级的纺织鞋靴与家具建材,关税问题直接导致份额下降。

  如果进一步拆解机械电器类,办公与数据处理设备、电信通信类出现显著下降,这与美国打压下的产业转移,全球产业较为成熟科技进步空间不大更加相关。新能源的破局下,即使美国2024年开始针对性封堵,但并不碍于中国在此领域巨大的产品优势。

  所以从关税调降的边际维度上,诸如小件杂项、纺织服装、家具、办公设备等科技与品牌溢价不高的产业,或将获得更高的优惠变量。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,可能获益程度相对有限。

  首先笔者想起了一篇旧闻,当时市场对这种幅度关税的态度,普遍以“疯狂”来形容。年初所有分析师,均认为美国对中国将以渐进税的形式进行脱钩,普遍认为当下全球高通胀的环境下,很难一次性加征60%。

  站在当下,实际加征幅度为30%与90天后可能的54%,与60%相差并不大,但市场信心普遍回归到加征之前的高点水平。这种背离感,来自于我国对外部风险的充分认知。市场相信一旦外部风险加压,国内政策一定顺势加码。

  那么问题在于,当外部风险企稳转好时,国内政策是否进一步加码?央行刚刚宣布降准降息,至少短期不出现特大风险前,货币政策或再难加码。政治局会议对于财政政策的定调,尚处于先行落地好两会既定额度,同时备足预案的状态。当外因消化充分后,国内资产将逐渐转回内因;而内因的定价,将以财政为轴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Copyright © 2025 杜邦娱乐注册-登录平台首入口-ykong2.cn TXT地图 HTML地图 XML地图